标题:汽车芯片危机:供应链挑战与国内产业突围
内容:
今年,芯片成为了整个科技圈的焦点,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影响下,全球芯片供应紧张愈发严重。这场“芯片风波”已经从手机行业蔓延到了汽车行业。12月初,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相继因芯片供应不足而停产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公关部回应称,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,并且已积极采取措施应对。
汽车芯片断供现象的出现,直接原因可能是国外芯片厂商停工。欧洲著名车载半导体芯片厂商ST意法半导体在11月初遭遇大规模罢工,以及日本AKM工厂火灾,都导致了芯片供应的中断。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与近年来自动驾驶的蓬勃发展有关,使得普通车载芯片的供应不足。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推进,使得汽车上各种新兴科技都要依托于芯片来实现,整车产线将更加依赖芯片的供应。
车载芯片的发展趋势正逐步从以CPU为核心的ECU(电子控制单元)走向以FPGA(现场可编程门阵列)、ASIC(专用集成电路)为核心的自动驾驶芯片,甚至是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设计的类脑芯片。以往,车载芯片以ECU为主,但随着汽车逐渐走向电子化,DCU(域控制器)和MDC(多域控制器)等更强大的中心化架构逐步替代了分布式架构。当下,随着自动驾驶的功能愈发精进,这些功能的实现需借助于摄像头、雷达等新增的传感器数据,需要借助更大算力的GPU来替代传统的CPU。
FPGA在业内有着“万能芯片”之称,但其通用性强而缺乏专业性,存在性能、功耗等方面的瓶颈。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扩大,这类问题将日益突出,因此,现在更多的AI芯片选择以ASIC取代FPGA。ASIC是针对特定需求而定制的专用芯片,具有很强的专业性,虽然在通用性上有所损失,但在性能、功耗和体积上都比FPGA和GPU芯片更有优势,非常适合用于自动驾驶。
在国内,汽车芯片产业的布局大致可分为三类:一是传统半导体厂商和车企;二是初创或者新加入这个赛道的企业;三是通过并购整合切入汽车级半导体市场的企业。比亚迪、中车、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通过自研或与半导体厂商合作的方式进入市场,而初创公司如览沃科技、速腾聚创、安智杰科技等也崭露头角。
尽管AI芯片还处于研发初期,但未来充满前景。未来,ASIC专用芯片将成为主流,也是未来AI芯片的核心。尽管面临芯片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但国内汽车芯片产业正在积极突围,伴随着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,AI芯片领域一定大有可为。
以上信息来源于新奥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2024,效率资料解释落实:汽车也迎“芯片危机”,供应链落后,国内汽车芯片产业突围在即。